首页» 新闻公告»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篇|中国民主同盟北京交通大学支部

导语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提出100周年。回首中国共产党团结奋斗史,统一战线作为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取得了辉煌成就。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加强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的学习宣传,促进广大师生深入了解我校统战工作实践,学校开展“百年历程、同心同行”主题宣传活动,梳理总结学校统战相关工作发展历程和取得成果,推出专题进行集中宣传,为学校事业发展进一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第五期

中国民主同盟北京交通大学支部

组织概要

  中国民主同盟是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北京交通大学支部可追溯到1953年成立的北京铁道学院校内学习小组。1956年12月正式成立北京铁道学院支部委员会,目前直属民盟北京市委员会,盟员在册人数54人(民盟交大支部是联合支部,我校教职工共计46人,其中在职人员30人,其他人员在支部活动12人)。2022年1月经换届,选举产生新一届民盟北京交通大学支部委员会,白冰教授担任主委。

组织沿革

  新中国成立初期,学校有盟员1人(胡序昌),1951年发展“民盟”盟员1人(王寿山)。1951年“民盟”盟员刘景向、杜锡钰教授先后来校任教。由于学校受铁道部领导,属于半军事性质,民主党派不公开活动。1953,北京铁道学院和哈尔滨铁道学院合并,哈尔滨铁道学院转来盟员4人,全国院系调整时,有同济大学建筑系转来3名学生盟员。当时成立了“学习小组”,由连城、张俭、杜锡钰3人负责盟内工作。到1956年初,北京铁道学院共有盟员9人。在党中央提出了对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一方针指引下,各民主党派都得到了可靠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民盟”组织在校内得到蓬勃发展。到1956年底,盟员人数增至33人,为“民盟”基层组织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于1956年12月经“民盟”市委批准,校党委同意,在校内成立了“民盟”北京铁道学院支部委员会。

  后来,由于“文化大革命”冲击,“民盟”支部停止了组织活动。自1980年校“民盟”支部恢复活动以来,随着国家、学校的建设发展,而步入盟员大发展期,民盟支部得到健康的发展,并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

主要成就和贡献

  民盟北京交通大学支部成立60多年来,在民盟北京市委和北京交通大学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知识分子。他们在高等教育、科技领域和国家政治生活中为我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老一代盟员代表杜锡钰先生曾任民盟第五、六、七届中央委员,1993年民盟第三届中央参议员,第六届、七届北京市政委员,国务院第一届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通信学会副理事长,1956年获得全路先进工作者称号,1990年获全国高校科技工作会荣誉证书。佘守宪先生曾任第五、六、七届盟市委委员,1986年北京市高教系统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1987年获首都五一劳动奖章,1990年获全国高校科技工作会荣誉证书。任国臣先生曾任第七届、八届北京市政委员、第六、七届民盟市委委员、副秘书长,1985年获民盟市委优秀盟员荣誉证书,1987年获交通部科技进步奖,曾任北京市一、二届特约教育督导员等工作获民盟北京市委颁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做出优异成绩”的荣誉证书,1989年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获民盟北京市委优秀盟务工作者称号。查建中先生曾任全国九届政协委员、北京市九届政协委员、天津市九届政协委员,于1993年多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等奖励。

  陈洛加曾任第七届四川省政协委员,1994年获四川省教师美展三等奖,1995年获国家教委会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论著成果二等奖。贺仲雄曾任全国模糊设计分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软科MIS&DSS委员会理事,1992年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获铁道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徐一飞曾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经济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1991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孙亮勤1988年获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年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张奕黄曾任中国电气工程学会电动机分委会委员。雷黎1995年获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申金升曾任北京市商务局副巡视员、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商委副主任,现任民盟中央委员、民盟北京市委常委。腾小瑛主持改编国外优秀原版教材《Physics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with Modern Physics》,编辑全英文电子教案。

  在新的历史阶段,民盟北京交通大学支部广大盟员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广大盟员热爱多党合作事业,新一代盟员不断成长,他们在本职工作中成绩显著,同时也热心盟务工作,无私奉献,积极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组织建设,以及理论研究等多项工作。黄明利任北京非开挖协会常务理事、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分会理事、岩土锚固工程学会理事。白冰现任民盟北京市第十三届市委委员、北京市海淀区第十七届人大代表,2021年获评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名师,入选斯坦福大学发布的“2020全球前2%顶级科学家”榜单。黄爱玲获得中国民主同盟北京市委员会优秀盟员称号,成果《以“两区”一体化建设为引领,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获2020年度北京市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曹源2020年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21年获詹天佑铁道科技奖贡献奖。章嘉懿获2020年IEEE通信学会亚太杰出青年学者奖,2020年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2020年获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URSI青年科学家奖。邢薇2022年获生态环境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近年来,任国臣、申金升、白冰、黄爱玲等多位盟员获得民盟北京市委优秀盟员称号。2021年,在纪念北京市民盟组织成立75周年暨基层组织建设总结表彰活动中,民盟北京交通大学支部荣获优秀支部荣誉称号。

特色工作和品牌活动

(1)凝聚人心,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做出贡献

  民盟支部积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凝聚人心,汇聚教育和科技人才,积极参与北京交通大学民主管理工作,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做出贡献。

  民盟支部定期组织支部委员与学校领导的座谈会。2022年1月,民盟支部组织召开新一届委员座谈会。校长王稼琼出席会议,并与民盟支部委员座谈交流,共话学校发展。作为联系校民盟支部的校领导,王稼琼校长肯定了民盟支部多年来的工作成绩,也对新一届支委班子提出工作期望。2022年1月,民盟支部代表参加学校统战人士校情通报会暨迎新春座谈会,并对学校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民盟支部定期组织盟员开展组织建设活动,如结合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树立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坚定信念,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2021年7月1日,支部主委白冰光荣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

(2)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建言献策

  充分发挥民盟人才优势的特点,紧紧围绕民盟北京市委在全国民盟组织中的引领作用,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建言献策。历年来,多位盟员的调研课题和建议获得表彰,部分报告得到中共北京市委的肯定。申金升、黄爱玲主持和参与民盟北京市经济委员会的多项调研课题研究工作,2021年作为主要成员的调研成果《以“两区”一体化建设为引领,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获2020年度北京市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

(3)积极参政议政,为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在老一代盟员的引领和传承下,近年来,多位盟员积极发挥参政议政作用。民盟中央委员和北京市政协委员申金升、民盟北京市委委员白冰等,积极参与民盟事业的领导和建设工作,并担任北京市以及海淀区的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为党的统一战线做出贡献。2021年12月14日至12月18日,支部主委出席北京市海淀区组织的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参与并提出多个涉及民生的“提案”和“建议”,在人大闭会期间积极参加社区管理和政策推进工作,积极参与海淀区中小学的发展规划与建设。

  

TOP